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中国住宅设施》杂志
过刊浏览
摘 要: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房建工程建设和施工中十分常见,结构本身具有良好的抗震及抗剪性能,同时结构布局的灵活性较强,一方面能够保
证结构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优化结构的性能。工程施工中,需准确把握关键施工环节和施工技术要点,依据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和施工规范严
格把控施工细节科学选用施工技术。本文探讨了房建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房屋建筑;养护
引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尤为常见 。在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时,施工人员应合理应用该结构的特点,切实
保证工程质量,优化结构性能 。本文以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的特点和优势为基础,结合项目开发的目标和要求,深入研究了钢筋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要点与重点 [1 ]。
1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特点
1.1 整体性
现浇钢筋混凝土在工程施工中尤为常见。施工中,工作人员设置的后期填充砌体以及混凝土结构设计等环节均设有结构拉缝。
其可充分保证砌体连接的密实度,以此保证墙体具有优良的抗震性和耐久性,可抵御外部因素导致的不利影响。此外,工程施工
中也要高度重视钢筋混凝土工程,充分体现该工程对建筑结构的作用与价值。与此同时,工程施工中也要严格把控施工细节,及
时发现工程施工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切实保证工程施工的规范性,以此提升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此外,钢混工程施工中,应
与其他部门积极沟通和交流,以此充分保证结构性能,实现工程施工的规范化建设。此外,还可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及效果的同时,
加快工程进度,提升施工效率。
1.2 复杂性
建筑施工中,如若以素混凝土为主要建材,则需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首选。该结构的耐久性较强,同时在承载力上也颇具优势。
施工中,钢筋需包裹于混凝土中,因此外部因素对钢筋的影响可忽略不计,钢筋无须长期暴露于外部环境之中,可最大限度规避锈蚀
和腐蚀问题,因此,结构具有优良的耐久性。遇到火灾时,基于混凝土的覆盖与保护,钢筋结构可免于受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该结
构施工尤为复杂,施工人员需在工程概况的指引下明确工程施工要点,保证施工准备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创造有
利条件,依据规范要求落实结构养护工作,防止工程施工中和施工后出现较为明显的安全和质量隐患。因此,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施工人员应理性看待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在前期准备、事中控制和事后养护基础上,为钢混结构施工技术的稳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
2 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质量的主要因素
2.1 技术因素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按照特定比例配置钢筋混凝土而形成的结构形式。混凝土材料强度较高,搅拌材料后便可形成具有优良性能的
钢筋混凝土。但是,建筑施工中,钢混结构尤为复杂,需要施工人员具有过硬的技术能力。如若施工中出现明显的问题,则直接会对
工程的质量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此外,其也易于降低结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如在拆除模板时,施工人员没有合理预测拆模的时机,
则不利于保证结构的强度,同时也提高了发生塌方的概率。此外,基于我国现阶段的钢混结构工程施工现状不难看出,部分施工人员
并不关注施工温度的把控,由此引发了结构变形问题,如若混凝土的抗拉力小于温度应力,结构表面便会出现明显的温度裂缝。
2.2 材料因素
在建筑钢混结构施工中,水泥、砂石、模板和钢筋是较为常见的施工材料,为保证工程的施工效果,管理人员应充分保证材
料质量符合施工要求,同时也与我国建筑行业施工标准高度一致。此外,在材料配比设计中,应充分保证材料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如若配合比无法满足工程施工规范,则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及效果,同时也不利于工程建设的有序进行。例如,砂石与水泥配比不
达标,则混凝土的粘结力就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水泥强度及水灰比不达标时,混凝土的强度也无法满足施工要求;水泥与水的配
比不达标,则水泥砂浆的参数和性能也与施工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上述因素是影响工程质量和施工效果的主要因素。
2.3 人员因素
钢筋混凝土施工中,施工人员是不可忽视的关键要素。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储备等均是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若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及技能水平与施工要求相去甚远,则易于在施工中出现诸多问题,甚至诱发质量及安全隐患。所以,施工
人员要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升技术能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也可加快工程的施工进度,提升工程的施工效率。为此,施
工企业应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参与专业培训,不断丰富施工人员的知识储备,使其可以扎实的基础应对工程施工中的各类问题,以
此达到优化工程建设的预期目标,最大限度地规避其他因素对工程质量的负面影响 [3]。
3 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要点
3.1 模板施工
3.1.1 基础模板施工
基础模板矮小,但体积较大。因此,需以地基或基坑作为主要支撑结构。在基础模板安装施工中,首先,要避免上下模板间
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郑有利 / 福建省洲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7
摘 要: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房建工程建设和施工中十分常见,结构本身具有良好的抗震及抗剪性能,同时结构布局的灵活性较强,一方面能够保
证结构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优化结构的性能。工程施工中,需准确把握关键施工环节和施工技术要点,依据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和施工规范严
格把控施工细节科学选用施工技术。本文探讨了房建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房屋建筑;养护
2023.10 | 5
建筑信息模型
出现明显的位移,同时要按照规定要求测量和标记模板安装的具体位置,此外还要设保护墙,在墙体结构上需要根据规范要求涂
抹水泥砂浆。其次,现场的施工员人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组织支导墙施工,需依据设计要求控制基础模板的平整度、垂直度和标高,
需要对误差进行严格管控,且提前在模板内测的下方设置固定支架,按照规范要求绑扎支架及基础模板,提升结构的整体性。最后,
安装基础模板后,施工人员需全面自检,确保安装质量 。通过顶模棍等专业工具科学及时地对模板进行调整以及校验,从而有效
地清理模板侧壁上的污渍以及杂质。完成后,就可以均匀涂抹脱模剂,同时使用海绵胶条填充模板的缝隙,实现有效填充。
3.1.2 柱模板施工
安装柱模板时,施工人员应首先明确柱模板位置,然后依据设计要求规范设置支撑结构 。支撑结构设置完成后,就可以进行
加固施工,有效规避应力影响下模板发生倾斜和位移 。要及时 、细致地校正模板轴线和对角线等多个重要的参数指标,同时利用
柱箍螺栓元件做好模板加固处理 。施工人员需要根据模板侧面压力以及刚度,科学 、合理地设置柱箍间距,采用企口式拼接的方
法处理模板竖向接缝,从而确保柱模板的施工质量。
3.1.3 梁模板施工
为保证梁柱模板可承受结构荷载,需于模板下方设顶撑,且其间距应为 800 ~ 1200mm。结合工程施工的要求和工程现场概况,
施工中可选择方木顶撑 、圆木顶撑和钢管顶撑 。同时,可在底部垫设木楔块,从而达到合理调整标高的目的 。为确保顶撑集中荷
载可均匀传至地面,应于顶撑底部设垫板 。若建筑为典型的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则上下顶撑结构应位于同一竖线 。支设梁模板
的过程中,需首先完成底模支设施工,而后方可组织侧模支设施工 。需以夹木固定模板底部,同时,需以斜撑结构或水平拉条加
固上部 。如若梁结构跨度在 4m 以上,则应及时组织起拱处理 。如果对参数没有特别的要求,则钢模起拱的高度应为结构跨度的
1‰~ 2‰,而木模板的起拱高度应为结构跨度的 2‰~ 3‰。
3.1.4 楼板模板施工
楼板模板主要由底部模板和横楞组成 。工程施工中,应首先安装梁模板,而后方可安装横楞,完成上述工作后,便可开展其
他施工环节。按照施工要求,对楼板模板和梁模板应设置托木支撑结构,同时应将底模置于横楞之上。
3.1.5 楼梯模板施工
施工中,要在倾斜支设技术的支持下,于楼梯间墙体设置楼梯踏步、楼梯段、平台板和平台梁结构的标高参数,同时需严格
按照规范要求,完成平台梁和平台板位置的模板安装施工。此外,应与楼梯结构侧板位置设置托木支撑,从而达到加固结构的目的。
为保证工程施工的效果,应于平台梁侧板外的托木支撑结构设置楼梯模板斜楞,而后需在斜楞处设楼梯模板底模 [4]。
3.2 钢筋施工
3.2.1 钢筋进场质检验收
钢筋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时,需按照要求检验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等,所有钢筋均需有标盘。进场后,需做好钢筋外观和标
盘的验收工作。验收时需要正确分辨不同类型、尺寸及批号的钢筋,同时要按照规定要求分批检验,做好钢筋材料的抽样检测,
从而确保钢筋的机械性能已经达到设计要求。同时,钢筋外观需完好无损,不得有明显的质量问题。对热轧钢筋抽检的过程中,
需将其设为 2 套试件。其一用于完成材料抗拉强度、屈服点和伸长率等参数检测;其二在冷弯检测中较为常见。钢材检查中,需
检查钢材外部的质量,确定其是否有明显的毛刺,表面是否有较为显著的污染和破损等问题,同时也应规范组织拉力检测和抗弯
检测。钢筋质检结束后,可按照规定进场,同时也应结合钢筋的种类及参数分类摆放,加强材料管理。
3.2.2 钢筋绑扎施工
钢筋绑扎在众多钢筋连接方式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其主要适用于小直径的钢筋材料的固定。镀锌铁丝或火烧丝是绑扎钢筋骨
架时使用的主要材料。应同时开展钢混结构绑扎及模板安装,且需结合实际采取交叉施工的方式。柱结构施工中,应首先完成钢
筋骨架绑扎施工,而后方可组织开展模板施工;梁结构建设和施工中,应首先完成模板安装施工,而后方可组织钢筋绑扎施工;
楼板施工中,需首先完成楼板模板安装,而后方可组织开展楼板钢筋网片绑扎施工;墙体结构施工中,应在绑扎施工结束后,设
置模板,绑扎钢筋时也要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本要求,严控每一个施工细节。划线时,施工人员应加大对钢筋间距和数
量的控制力度。针对需要箍筋加密的部分,需做好标注工作。摆筋时,应按照先主筋后副筋的顺序处理。梁结构摆筋施工中,需
按照先纵筋后横筋的顺序处理。在对变截面箍筋进行摆放时,首先要根据施工标准规范进行排列,然后才能够设置纵筋。
在现场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结构外围附近钢筋的交叉点进行有效加固。结构中央位置的钢筋可以采用适量交叉点组织绑扎。
在具体的施工中,交叉点的数量也应满足工程的设计要求,确保钢筋结构的稳定性,防止避免出现钢筋位移。对于双向受力钢筋
结构,则需绑扎所有交叉点。绑扎梁、柱钢筋时,主筋和箍筋应相互垂直,箍筋端钩应交叉设置,不得将其置于同一主筋。主结
构纵筋接头弯钩需面向柱体中心,将弯钩置于混凝土结构中,有效规避露筋现象,保障工程效果。若需于模板、主梁和次梁交叉
处设钢筋,需要在下方布置主梁钢筋,而次梁钢筋应居中进行布置,上方需设楼板钢筋。绑扎墙体和楼板钢筋时,应严格把控受
力筋方向,要按照设计要求布置受力筋和构造筋,不得出现明显的差错和问题。为规避钢筋腐蚀、生锈等问题,需于钢筋表面均
匀涂抹保护材料,以此形成致密的保护层 [5]。
3.3 混凝土施工
3.3.1 混凝土混合料配制
严格把控混凝土材料配比,以此确定不同材料的用量。材料用量的误差也应符合要求。水泥最大误差应在 2% 以内,粗、细骨
料需在 3% 以内,外加剂和水的误差不得超过 2%。如若施工现场雨水较多,则原材料的含水量也受到较为显著的影响。计算材料
配比时,应充分考虑含水量变化等因素。
3.3.2 混凝土搅拌
确保混合料的搅拌力度,有助于提升混凝土强度,从而保证材料的性能。搅拌过程中,可采取自由下落或强制搅拌装置。自
由搅拌装置在塑性及流动性混合料搅拌施工中较为常见,其常见于工程施工现场。强制搅拌设备主要用于轻骨料及干硬性混凝土
材料的搅拌处理,该装置主要用于搅拌站和预制工厂 [4]。应在充分考虑工程规模、混凝土原材料和坍落度的前提下优选混凝土搅
6 | CHINA HOUSING FACILITIES
建筑信息模型
拌设备,加强成本控制,同时也应确保混凝土搅拌的质量 。同时,要结合工程实际控制搅拌时间 。如若搅拌时间过短,则会直接
影响结构的均匀度;如若搅拌时间过长,则可能影响骨料硬度,甚至引发离析问题 。因此,应依据坍落度及搅拌设备的型号确定
混凝土搅拌时间。
3.3.3 混凝土泵送
现阶段,混凝土泵送的最远水平距离可达 8 00m,最大垂直距离可达 300m。泵送混凝土过程中,应严格把控输送及浇筑效率,
确保二者高度一致 。泵送时需保证连续性,有效避免泵送终端所引发的管道堵塞等问题 。如若受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必须中断,
则应将时间控制在 45min 以内。同时,要用高压水枪及时清理泵送管道,避免残留物影响管道的通畅性。泵送时,料斗内不得缺料。
3.3.4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施工前,施工人员需仔细检查模板的参数是否合理,此外也应高度重视模板的刚度和接缝质量,无明显错误和误
差后,需仔细查验钢筋配置及预埋件概况,及时 、全面地清理钢筋及模板上的杂物 。同时,要严格细致地检查待用混凝土,若混
凝土初凝或离析,则应重新搅拌混凝土混合料,满足各项指标规范的要求后,方可组织浇筑施工 。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后,工作
人员应做好坍落度检测,满足规定要求后,便可开展混凝土浇筑施工。
浇筑施工中,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应在 2m 以内 。在墙、柱等竖向结构浇筑施工中,塌落度需在 3m 以内 。如若超出上
述标准,施工人员需利用专用的装置下料 。此外,要分层浇筑,切实保障振捣效果 。此外,浇筑连接梁板时,应高度关注和重视
柱墙浇筑的质量及效果,同时需将结构静置 1 h,而后方可组织梁 、板浇筑施工 。如若梁结构塌落度大于 1m,则需采取独立浇筑
施工方式,切实保证工程的施工效果。
3.3.5 混凝土振捣
完成模板浇筑施工后,混合料中的砂浆和骨料便会出现较为明显的黏结状态,提升材料的摩擦力,因此此时材料的流动性相
对较弱,结构中的气泡较多,混凝土无法均匀地分布于模板之上 。为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密实度,保证结构均匀性满足工程建设的
要求,应切实做好振捣施工 。振捣时,要加大对振捣时间及振捣深度的控制力度,有效规避漏振或过振等问题,同时也可规避振
捣深度不合理而破坏内部的钢筋材料。
3.3.6 施工缝的预留与处理
如若受技术、设备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必须中断施工,同时中断时间较长,混凝土发生初凝现象,则应设置施工缝 。
施工缝是先后浇筑的混凝土间形成的连接缝,其通常位于新旧交替位置,无法达到较为理想的黏结效果,如若无法采取有效的措
施加以控制和处理,则会出现开裂 、渗漏等问题,同时也缩短了工程的使用寿命 。应于受力较好且便于施工的位置设施工缝 。需
全面清理施工缝中的杂物后,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而后应及时润湿施工缝 。浇筑时,需保证振捣效果,同时也要采取有效措施
保证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和结构的融合度与整体性。
3.3.7 后浇带施工
为最大限度降低温度应力及结构收缩对工程质量的影响,需结合工程实际设置后浇带,且应依据结构布局和施工技术选择不
同的施工工艺,预留区域的应力分布也应满足规定要求 。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混凝土强度应比两侧混凝土高一级,以此
补偿收缩混凝土。
3.3.8 混凝土养护
养护是工程施工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其有利于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效果,确保温湿度条件满足要求,规避内部水分蒸发 、
凝结引发的起皮和开裂等问题 。浇筑施工 1 2 h 后便需组织混凝土养护,同时应结合水泥类型,确定养护时间及浇水润湿的次数
和频率,确保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度。此外,要在混凝土拌制和混凝土养护过程中,使用相同的水,以此充分展现养护的积极作用。
结语
合理应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使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加强对施
工各环节的管理,严格遵守施工规范,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确保项目的质量与安全;加速建设,提高项目效益,创建
高质量的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 梁红 . 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20):65-67.
[2] 张刚 . 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 [J]. 居业 ,2022(9):52-54.
[3] 付小军 . 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具体运用 [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1(10):42-43.
[4] 周显前 , 杨雨红 , 曾毅 . 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 [J]. 四川建材 ,2021,47(7):106-110.
[5] 王丹阳 , 王东明 , 张欢 .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1(20)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中国住宅设施》

主管:住建部

主办:中国房地产业协会 中国建筑标准研究院有限公司

社 长:范洪武

副总编辑:刘东卫

特约策划:孙克放 马韵玉 李雪佩

特任编辑:曹彬

投稿电话:010-57129663

投稿邮箱:zzsszzs@yeah.net